NEWS CENTER

王家堰村的蜕变 让一方水土“富养”一方人

记四川能投水电集团派驻王家堰村第一书记李晓川

四川省水电集团 2020/05/07 0
  • 图为李晓川(左一)与村民运送泥鳅
  • 图为泥鳅养殖基地
  • 图为李晓川在生产车间查看
  • 图为永安公司党员服务队在王家堰村安装电力线路
  • 图为李晓川走访贫困户
  • 图为李晓川看望村民王子江

PHOTO(1/6)

他,是一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电力工人;他,怀着对一方土地的满腔深情,在烂泥田上养稻鳅,在荒山上种果树,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;他,是中国百万扶贫干部中的一员,奋力拼搏、艰辛付出,谱写了一曲曲脱贫赞歌。他叫李晓川,是四川能投水电集团永安公司吴家渡电厂办公室主任,也是绵阳市三台县景福镇王家堰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。

组织选派 电力工人来到王家堰

绵阳市三台县景福镇王家堰村地处三台县南部,距县城51公里,全村共有农户314户,村民1064人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、154人。由于交通不便,经济十分落后,2014年首批就被精准识别为省级贫困村。

李晓川从来都没想过,“扶贫”两个字会和他的生活扯上关系,自己的命运也会和王家堰村联系在一起。2016年,四川能投水电集团永安公司党委经过层层筛选,决定推荐时年45岁的李晓川到联系帮扶的王家堰村开展驻村工作;2017年任党组织副书记;2018年又改任党支部第一书记。作为国有企业的电力工人,接到上级委派的脱贫攻坚任务,看到这里淳朴的老百姓和原生态的山山水水,望着熟悉的黄土地,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,“我有责任有义务带领这方老百姓共同致富。”

发展产业 贫困村插上金翅膀

要让老百姓早日脱贫并长久受益,必须发展产业。2016年,李晓川协同村两委以产业发展为主导,帮扶部门为依托,成立了奕川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发动118户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,通过流转土地,建起了37口养殖塘,引进台湾泥鳅进行“稻鳅共生”养殖。该养殖模式属于绿色产业,泥鳅养在稻田中,不打农药,不施化肥,采用生物有机肥和人工除草作业,既保证了鳅田大米的原生态,又保证了泥鳅的产量。产品推出后,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,市场供不应求。

2019年,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,净水养殖面积由原来的150亩扩大到300亩,稻鳅共育示范养殖面积由原来的22亩扩大到1100亩,回收成品鳅20万斤,实现成品产值240万元,泥鳅苗产值100万元,稻鳅香有机大米35万斤,综合产值突破750万元。20194月,李晓川又组建了泥鳅产品深加工厂,推出泥鳅酱、石灰泥鳅干、泥鳅休闲食品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,出口香港、台湾、韩国等地,吸纳了大量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
稻田养了泥鳅,李晓川又打起了王家堰村周围荒山的“主意”。他带领村民充分利用坡地、荒地种植藤椒500亩,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甜橙427亩,让王家堰这方水土哺育这方人。

产业有了,怎么有序管理?李晓川因事制宜,引入永安公司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,成立劳务股份合作社,将全村的劳动力统一建档登记,制定不同劳动岗位工资待遇,统一安排劳务用工,把农民培养成为“职业工人”,实现了村劳动力有序规范管理。

如今的王家堰村,早已不是当年记忆中的那个贫困村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7420元增长到15340元,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0元增长到近20万元,贫困户年分配红利户均达到4000元,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额外增加务工收入2万余元。

建强基础 夯实产业发展动能

发展产业,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。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,李晓川积极与市、县相关部门和永安公司联系,主动向上争取帮扶项目与资金。

为解决用电问题,永安公司投入农网改造资金80余万元,对王家堰村的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,解决了村电网质量较差的问题,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。还投入帮扶资金10万余元,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,增加文化娱乐设施,丰富村民业余生活;免费安装3处提灌站电力工程,有效地改善了王家堰村水资源瓶颈难题。

通过争取扶贫资金,共整治傍山渠2.41公里、山平塘7口,解决了村民灌溉和暴雨排洪引流的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夏季暴雨和洪水对村民的影响。对村社道路进行了加宽和硬化,实现了社社户户通水泥路,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、交通难的问题。

一心为民 “三三”工作深得民心

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头两年,李晓川工作开展的比较艰难“明明是有利于村民的好事,但为什么总有人不支持、不理解,甚至唱反调?”有村民拒交清洁卫生费、刚修好的垃圾池第二天就被撬坏;还有村民认为村务、财务不够公开透明,信不过村干部。最严重的是2017年底,因为村里建设移动基站的材料费和民工工资没有兑现,村民蒋某锁了村委会大门。

李晓川深刻感觉到,要改变王家堰村的现状,首先要改变村民的思想。他把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乡村治理上,根据王家堰村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探索并创建了支部“三带三联”模式和“三三”工作机制,开大门听取民意、进农户访问民情、问知者分析民意。

他挨家挨户拜访村民,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,听取对村两委的意见和发展产业的意愿,从根源上着手,真正走进村民的内心。91岁的村民王子江,3个儿子不幸相继去世,晚景十分凄凉。2018年腊月二十九的晚上,李晓川提着米面油肉登门拜访,并留在他家中陪老人过年。为了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,李晓川又把老人60多岁的大儿媳妇吸纳到合作社务工,保证她有时间和收入来照顾老人。村民蒋昌礼长年瘫痪,经常与村委会唱“对台戏”,李晓川按规定帮助他评了一级残疾,解决了护理补助,还通过合作社每年分红,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,从此化解了村干部在他心里的偏见。

脱贫胜利 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

通过扎实工作,现在的王家堰村已实现了“家家有资本,户户成股东,村社有收入,年年有分红”的产业脱贫增收目标,先后荣获了“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”“省级综合种养示范区”“绵阳市4A党支部”“绵阳市最具市场潜力单位”“绵阳市社会事业突出贡献先进单位”。李晓川个人也先后被评为绵阳市社会事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三台县优秀第一书记、三台县第五届劳动模范、第二届感动梓州十大先锋、绵阳市创业明星奖等荣誉称号。

面对荣誉,李晓川十分平静,“收入增加了还不算真正富裕,还需要提升群众的精神生活,我想再通过三年的努力,把公路改造成柏油路,主干道全部安上路灯,发展乡村旅游,把王家堰村打造成三台县农旅结合的示范基地,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!”